OB体育官网下载
常用的消毒方法
时间: 2023-08-25 13:21:22 | 作者: 保温系列
产品概述
为无色透明液体,有较强的酒气与辛辣味,易挥发,易燃烧,能与水、甘油等溶液任意混合。市售医用乙醇浓度按重量计算不低于92.3%,按体积计算不低于94.58%。
(1)杀菌作用:65%—80%(w/w)的乙醇作用1-5分钟可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真菌孢子、亲脂病毒,但不能杀灭细菌芽胞,属中效消毒剂。
①用于各种传染病,尤其是肝炎、霍乱病的疫区,疫点消毒处理;②用于医院、卫生防疫保健机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食品、饮料厂的窒内空气、地面、墙壁、物体表面等环境的消毒;一般医疗器械、工具、用品、医护人员手的常规消毒,护送病人的车辆、工具的消毒,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被病人污染的物品的洗涤消毒;③用于宾馆、饭店、理发店、托幼机构、娱乐场所的地面、环境的消毒;餐具、茶具、酒具、儿童玩具、床上用品等公共用具、用品的消毒等。
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有:热力消毒和灭菌(湿热)、化学药物消毒和灭菌(含氯消毒剂、环氧乙烷、过氧乙酸、戍二醛、甲醛、乙醇等),以及紫外线消毒和电放辐射灭菌。现分述如下:
湿热灭菌原理主要是通过凝固菌体蛋白质而杀死微生物。湿热杀死微生物的能力比干热强,因为湿热消毒可以使菌体蛋白质含水量增加,从而易于被热力所凝固,加速了微生物的死亡。
目前不少医疗单位不能正确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而导致灭菌的失败,因此在使用上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压力蒸汽灭菌器内空气的排除。如果灭菌器内的空气未排除,则蒸汽不能够达到饱和,因此,虽然压力达到了所需压力,但蒸汽的温度却未达到一定的要求。另一方面,灭菌器内空气的存在还可影响蒸汽消毒物品内部的穿透,形成敷料包内温度低,而包外温度高的现象。
6.注意操作的安全。灭菌器是在高压高温情况下处理污染物品,因此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特别应检查安全阀是否良好。加热或送气前应检查灭菌器门或盖是否关紧。灭菌后减压不可过猛,以防玻璃器皿炸裂;注意压力表归回“0”位时才可打开灭菌器盖或门。灭菌器要有专人操作与管理,并应制定必要的操作规程。
7.高压消毒时应根据物品的不同性质,分别做消毒灭菌,并正确掌握消毒时间。橡皮类15磅121℃,15分钟;玻璃类15磅121℃,30分钟;金属及布类15磅121℃,40分钟。
压力蒸汽灭菌是热力灭菌中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穿透力强、灭菌效果可靠,能灭杀所有微生物。穿透力强的问题大多是蒸汽凝结时释放出的潜热和凝聚收缩后产生的负压加速了蒸气对物品的穿透,使物品的深部也能很快达到灭菌所需的温度。
(2)应用限制范围:在消毒上,乙醇大多数都用在皮肤消毒,多用于75%(v/v)乙醇棉球擦试,或在外科洗手时用70%乙醇浸泡。
(3)使用方法:75%乙醇溶液浸泡、涂擦,作用时间不少于5分钟。浓度若大于80%时,作用反而降低,因高浓度乙醇使接触部位的表层蛋白质迅速凝固,形成保护膜,阻碍了乙醇的渗透,乙醇亦可作为溶剂以加强碘、洗必泰的作用。
2.消毒物品包装。为了有利于热力穿透,消毒物品的包装不宜过大、过紧,敷料包一般不应大于30立方厘米,盛装消毒物品的容器应有孔。
3.消毒物品的合理布放。消毒物品装得过多或安放不当,均可影响灭菌效果。一般来说,消毒物品总量不应超过灭菌室容积的85%,单包不允许超出35×32×22cm,安放消毒物品时应注意物品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并需尽量垂直放置,以利蒸汽的流通。
煮沸消毒是最早使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方法简单,应用方便,不需要特殊设施,花费不多而效果可靠。缺点是消毒物品被浸湿,而且处理后再污染的可能性增多。
煮沸消毒适用于消毒食具、食物、棉织品、金属及玻璃制品等。当水温达到100℃时细菌繁殖体几乎立刻死亡,通常在水沸腾后再煮5-15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细菌芽胞抗热能力较强,有些芽胞煮沸数小时才能将其杀灭,因此煮沸消毒一般不能够达到灭菌的效果。
碘伏是碘与表面活性剂的不定型结合物,表面活性剂起载体与助溶剂的作用。碘在溶液中可逐渐释放,故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杀菌作用。碘伏的优点是具有广谱杀菌功能,能杀灭细菌芽胞,可直接取代含有效碘2%的碘酊,性能优于碘酊,对皮肤、粘膜无刺激性,无致敏性。
用途:适用于皮肤包括注射、手术部位、粘膜、擦伤、烧伤消毒、伤口感染、化脓的治疗消毒,医疗器械、工具、衣物、环境的消毒。
(4)注意事项:乙醇杀菌需一定的浓渡,浓度过高和太低都影响消毒效果,适宜浓度为65%-80%(w/w);乙醇遇蛋白质可使用蛋白凝固,形成保护膜,因此物品消毒前应尽量将表面的有机物消除干净,应置有盖容器内保存,并按时换,以免有效成份挥发而影响消毒效果。
为无色透明液体,有醋酸味,国内市售产品有效含量为20%左右,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媒,易挥发。性能不稳定,遇热、有机物、重金属离子或强碱等易分解。高浓度(>45%)过氧乙酸可由剧烈碰撞或高热引起爆炸。
4.控制加热的速度。由于灭菌时间都从灭菌柜温度达到一定的要求时开始计算,如果加热太快,消毒柜内温度很快上升到所要求的标准,而消毒物品内部尚未达到一定的要求的温度,以致在规定的时间内往往达不到灭菌的要求,所以必须控制加热的速度。
5.防止产生超热蒸汽。一定容积的蒸汽在不断加热的情况下,一旦超过相界温度(在很多压力的饱和蒸汽温度)即形成超热现象。若超过相界2℃以上,蒸汽即不凝聚,亦不能释放潜热,其热穿透能力减退到与干热空气近似,并可导致灭菌的失败。因此,灭菌时应注意蒸汽发生器内加水量要多于产生蒸汤的实际需要量。
压力蒸汽灭菌的维持的时间应从灭菌器内达到一定的要求温度时算起,至灭菌完成时为止。总时间包括:
2.消毒维持时间,即杀灭微生物所需时间,一般用杀灭嗜热脂肠杆菌芽胞所需时间来表示(在121℃里需12分钟、132℃时需2分钟、115℃需30分钟);
其中热力穿透时间是指灭菌柜内达到灭菌温度至消毒物品中心部位亦达到灭菌温度所需时间,该时间长短取决于消毒物品的性质、包装大小、安放情况及灭菌器种类等。也就是说,灭菌所需的时间长短应根据上述详细情况而定。
用法:0.5%的碘伏用棉球直接涂抹消毒部位及患处,不需用酒精脱碘。原液用无菌水稀释10-20倍可用于粘膜、伤口冲洗。可用0.5%磺伏浸泡3-5分钟后用无菌水洗净。衣物、用具浸泡消毒用原液稀释20-50倍。
又称,为含36%(w/w)甲醛的水溶液。国产含10-12%甲醇以防甲醛聚合,它为无色澄明液体,有甲醛臭,沸点为96℃,在冷处久置,可有部分聚合,易发现浑浊。能与水或乙醇按任一比例混溶。溶液呈酸性反应,中的甲醛多以水合物存在。
化学药物消毒和灭菌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而且无论大小医院,要做好医疗护理工作,都一定要重视化学药物消毒和灭菌,为了有利读者理解和便于叙述,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几种常用的化学药物消毒剂。
“84”消毒液是卫生部推荐为控制甲、乙、丙各型肝炎、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首选消毒剂。经卫生部消毒专家评审荣获部级许可证和批准文号,可在全国范围内销售,该产品系淡绿黄色液体,有效氯含量≥4.0%-4.5%,阳离子活性物含量3%,稳定性很高,封密存放阴凉处,易溶于水,气味轻微,正常使用对人畜无害,具有消毒杀菌力强,安全无毒等特点。
消毒的机制是凝固蛋白质,还原氨基酸,使蛋白质分子烷基化。优点是杀菌谱广,可杀灭各类微生物;稳定性很高,耐贮存。缺点是具有甲醛臭和刺激性;它的蒸汽穿透力弱;在空气温度低和湿度小的情况下消毒效果较差。
一般用于熏蒸法消毒,将消毒物品放入密闭的专用熏蒸柜内,用量为100ml/m3。为了调节空气中的湿度,需加水2-4倍,加热蒸发,持续12-24小时。亦可用于化学反应消毒法:将将高锰酸钾或漂白粉放在容器内,然后徐徐添加,高锰酸钾与按1:2加入。容器需较深,以免药液溢出。
含碘2%(w/v),配方为碘20g,碘化钾15g,95%乙醇500ml,加水至1000ml。碘酊属广谱杀菌剂,对大部分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及细菌芽胞均有杀灭作用。大多数都用在皮肤消毒。碘酊的缺点是碘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浓度过高可引起皮肤发泡,导致脱皮;用碘酊汞同用一处皮肤,以免产生碘化汞腐蚀皮肤。
本品为外用洗涤消毒液,高浓度(原液)对金属器械和棉织带色衣物有腐蚀和脱色作用。密封避光,存放阴凉处(25℃以下),有效期10个月,常温下贮存时间以不超过5个月为宜。
漂白粉为白色颗粒状粉末,有氯臭,能溶于水,溶液呈混浊状,有大量沉渣。其杀菌机理和作用与“84”消毒液相似,均属于含氯消毒剂,杀菌谱广,对细菌繁殖、病毒、真菌孢及细菌芽胞都有杀灭作用。大多数都用在饮水的消毒和污水处理;食品制造业用具的消毒;传染病人的消毒和污水处理;食品制造业具的消毒;传染病人排泄物和对环境造成污染等的消毒。漂白粉的主要缺点有:稳定性差,可在空气中渐渐吸收水份与二氧化碳而分解。在一般保存过程中,有效氯每月可减少1-3%,若保存不当,遇日光、热、潮湿等,分解反应加快;漂白粉含有效氯25-32%,一般按含有效氯25%计算用量,若低于15%则不可以使用;漂白粉对物品有漂白和腐蚀作用。使用时可用其水溶液进行喷酒、浸泡,擦试或用干粉做消毒。加入福尔马特中,可产生甲醛蒸汽进行熏蒸消毒。
过氧乙酸依靠其强大的氧化力而杀灭微生物,它的优点是杀菌谱广,对细菌繁殖体、芽胞、病毒和真菌都有高度杀灭功能;毒性低,消毒所需时间短,缺点是对物品有漂白与腐蚀作用,不能用于棉布类及金属属品的消毒;易分解和挥发;对人体有刺激性,高浓度可造成皮肤化学灼伤。
使用方法: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浸泡、喷酒、擦抹、熏蒸等,所需药物浓度与作用时间可见下表。